“慈悲”賀歲 一票難?求 譚盾攜音樂鉅製《敦煌·慈悲頌》載譽歸來
原標題:“慈悲”賀歲 一票難?求
譚盾攜音樂鉅製《敦煌·慈悲頌》載譽歸來

蘭州音樂廳、廣州大劇院、長沙音樂廳、深圳音樂廳、珠海華髮中演大劇院,5個城市,8場演出。近日,國際音樂大師、指揮家譚盾攜手蘭州交響樂團、蘭州音樂廳合唱團完成“慈悲”賀歲音樂之旅,載譽而歸。
敦煌基因、經典制作、大師指揮、中西合璧,每一個都具備史詩品質,由此也造就了所到之處均為:演出前,一票難求;演出時,掌聲雷動;演出結束謝幕時,觀眾久久不肯離去,大師一次次返回舞台……
這種演出盛況不僅讓人激動,更令人動容。
“現在我覺得自己應該要為未來留下點什麼,就像先人們留下了敦煌,借敦煌與我們交談。我則是用科技和音樂把古老的敦煌以及現代的文明傳承到未來。在遙遠的未來,只要《敦煌·慈悲頌》響起,我就還在。生命是無限的,《敦煌·慈悲頌》反映了我活着的理想。”
——譚盾
在這個時代需要天地人和的時候,譚盾用“菩提樹下”“九色鹿”“千手千眼”“禪園”“心經”“涅槃”奏響“慈悲”之音,用最生動、最無可替代的音符讓蘭州、讓黃河、讓敦煌綻放在眾生的世界裏。在古代東方樂器與現代西方樂器的同聲齊鳴中,奏響甘肅文化自信和新年篇章。
音樂鉅製《敦煌·慈悲頌》文化的分野在音樂大師手上,造就了前所未見的獨特景觀,展現出海納百川的浩瀚氣魄。在“禪園”充滿禪意的音樂中,感受內心的寧靜祥和;在“心經”西出陽關無故人、茫茫沙海遇知音的吟唱中感受戈壁大漠的神祕蒼涼,古老悠遠。音樂會終篇“涅槃”,表達了對人類苦難的理解和同情,對善良和悲憫的讚美,以及對生命的終極思考。尾聲,節奏漸快,旋律激昂,彷彿一縷照進迷途的光,歷經磨難,終究天地恩情、生命有暖,給人以安慰和希望。磅礴之音終匯成天地人和的時代旋律!
1月3日、4日的巡演,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奏響《敦煌·慈悲頌》。“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,台上台下的交流互動有一種透着驕傲的熟絡氣氛,很多旋律片段,家鄉人一聽便心領神會。”在瀏陽河與撈刀河的交匯處,敲響“和平的鐘聲”,“天地奉獻、恩比山高,天地付出、恩比海深”,這個場景讓譚盾無比感動,也讓他相信,“《敦煌·慈悲頌》所展示出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敦煌文化相互浸潤的慈悲心懷,無疑是最能打動所有觀眾的。”
敦煌故事,甘肅之聲。《敦煌·慈悲頌》讓“聽得見的敦煌”觸手可及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宏梅
相關新聞
- 2017-01-20隴週刊(2017年 第3期)
- 2017-01-26隴週刊(2017年 第4期)
- 2017-02-10 隴週刊(2017年 第5期)
- 2017-02-17 隴週刊(2017年 第6期)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